首页

栖心之栈在线

时间:2025-05-25 08:09:13 作者:广东法院启动青少年普法研究联系点 浏览量:87784

  中新网北京9月5日电 (牛大力 金艳双 张未 刘雨)9月4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共同主办的小型模块堆技术发展和应用跨地区研讨会在海南召开。

  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小型模块堆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安全监管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9月4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共同主办的小型模块堆技术发展和应用跨地区研讨会在海南召开。(国家原子能机构供图)

  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刘华代表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赞赏中国在小型模块堆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小型模块堆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希望与会人员通过本次研讨会充分交流,共享经验,促进小型模块堆技术推广。

  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小型模块堆成为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中国坚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大力推进核能科技创新,是小型模块堆开发部署的先行者和开拓者,愿与国际社会分享成功经验、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以小型模块堆为代表的先进核能技术发展应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核能解决方案。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小型模块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开发和可靠部署做出积极贡献。

  刘敬强调,面对全球核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全球核工业界要团结协作,共创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共建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共守安全第一的发展原则,让核能更好地惠及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中核集团总经理顾军表示,中核集团具有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小型模块堆技术国际合作,参与编制首个小型模块堆用户需求文件,高质量推进玲龙一号、高温气冷堆、低温燕龙堆等小型模块堆技术与产业发展,工业耦合方案日益成熟,为小型模块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希望能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在小型模块堆选址安全标准、先进性与经济性、核能协同与标准化等方面以交流促进步,以合作谋共赢,携手各方共同加速推进小型模块堆的发展。

  作为核能创新的典型代表,小型模块堆具有用途多元(如满足中小型电网的供电、城市供热、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等)、部署灵活、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等突出特点,具有很好的发展预期和市场前景。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超过80种。中国积极参与“核能发展协同和标准化倡议”,加速先进反应堆尤其是小型模块化先进反应堆的安全部署,助力全球实现“零碳”排放。(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马来西亚联邦法院驳回“华泰文小学合宪案”上诉申请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要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益,发挥好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此次会议提出“提高投资效益”,旨在减少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好钢用在刀刃上,是相关政策的延续和加强。

中国实现涉校刑事案件11年持续下降

  根据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特质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四个维度的考察要求。

一中国游客在南非伊丽莎白港潜水后身亡

太原3月14日电 (记者 李庭耀)记者14日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4年,山西将实施30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新增、恢复水浇地60万亩。

2024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 左宏元获闽南语音乐界终身成就奖

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晶莹在作专题报告时分析,当前,我国工业母机产业正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特殊时期。应正视工业母机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隐性垄断认识与顶层设计不足、高端配套脱节与条件投入薄弱、核心技术欠缺与产品迭代滞后、创新资源分散与人才储备不足。关于产业发展,她提到,要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完善产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正向设计、可靠性与精度保持性、动态性能测试、精密成形、误差补偿等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持续加大政策投入支持,打好政策组合拳。

山西力推新举措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2018年1月,日本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发表的研究,率先扭转了质疑。该研究团队开发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方法,通过外周血样本(除骨髓之外的血液)预测阿尔茨海默病,该技术的准确率超过90%。该研究还展示,标志物在预测个体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水平方面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这项研究属于里程碑式的存在,当时在学界引发很大争议。很多人不相信,血液检测可以作为一项辅助诊断的办法。后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均取得了一些成果后,大家才开始逐渐认可这种方法。”江源冰表示。

相关资讯
云南独龙江公路全线进行临时性全封闭交通管制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新冠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收缩进程,区域化、近岸化和本土化态势明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强调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重要且必要。同时要看到,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不等于追求全面自给自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已经更为细化,特别是在数字技术推动下,大型跨国公司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布局其供应链,实现各环节、各单元的统筹协调,不同企业、不同供应链之间的交互更加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国很难完全依靠自己力量打造某一产业链的全部环节,也没有必要将全部产业、每个环节都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必须选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自主”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可替代性,包括原材料替代、中间品替代、终端消费品替代等,确保在外部供应中断时,能够依靠本国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要达到“可控”的目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从这个角度看,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满足人民衣食住行通讯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的相关产业;二是满足人民康养、高端消费、智能消费等高品质消费的产业;三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工业母机、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能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四是尖端科技、前沿科技等保障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产业。

热门资讯